答案1
夏商周時期,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,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。商初大臣伊尹曾“躬耕于有莘之野”,輔佐商湯滅夏桀,世稱賢相。周時有“二十四孝”之一的閃子。春秋時期,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。有謀士計然。戰國時期,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。時有著名兵家孫臏、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。
秦漢時期,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,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,銅、鐵、鋁是主要生產工具,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,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,銅鏡、熏爐成為必需品,能制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,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,有不少名士,如為西漢時為官清廉的御史尹齊、東漢時以方正著稱的謝弼。
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時期,戰亂頻繁,自然災害較多,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,社會相對穩定,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。時有著名才人曹植、三國大將程昱、魏相華歆等。
唐代是市境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,造就了許多名人,如馬周、呂才、張鎬、程咬金、路隋、王志愔等。北宋時有名相王旦、南宋忠義使臣王倫、醫學家成無己等。
明清之際.聊城人才薈萃,涌現了眾多名人,如有明大臣于慎行、朱延禧,明末大將左良玉、抗稅首領王朝佐、心學學者穆孔暉、“江右六君子”之一劉琰、博覽群書的鄧鐘岳、書法家崔班、畫家董立元、清代狀元傅以漸、李孟悅,行乞興學的武訓。
解放戰爭時期,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后方基地,先后支持劉鄧大軍強渡黃河、挺進大別山,陳粟大軍往返黃河南北,東北野戰軍渡河南下進行渡江作戰,有17萬人參軍入伍,有三千名干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區建設;組織了數以萬計的運輸隊、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,全力支援濟南戰役、淮海戰役,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。當時涌現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,如范筑先、張自忠、金方昌;也有不少著名革命烈士,如共產黨員趙以政、王寅生;還有各行各業的著名人物,如著名學者張修一、傅斯年,雜技藝人李半仙、泥人李等。
近年來,涌現出一大批新時期模范人物:如劉義發、盧恩光、齊炳起、張學信、劉學景等全國勞模,呂學堂、張淑芬、支德海等山東省勞動模范,獲得“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”、“全國先進工作者”稱號的東昌府區檢察院副檢察長白云同志,更有全國領導干部的楷??追鄙狙獮⒏咴思悍罟?、無私奉獻的精神光炳千秋!